說文:“収,竦手也。从丩(zuǒ),从又。凡廾之屬皆从廾。
,楊雄說:収从兩手。”
【釋形】
収,甲骨文
,金文與甲文形近,象兩手相向共(供)奉之形,共之初文。徐灝說文箋:“収、共,古今字;共、拱,亦古今字。”當是,“共”本為“収(雙手)”,拱且增“手(扌)”旁,乃是“手”意的繁構。如用為供牲之祭。卜辭:“……
貞……克収百豕羊。”(佚158)文獻作“供”。國語·周語中:“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。”所引銘文皆讀gōng音。
【釋義】
(一)供,恭也。奉行。叔向父禹簋:“余
(小子)司(嗣)朕皇考,肈帥井(型)先文且(祖),収明德,秉威義。”共與供古一字。荀子·修身:“行而供冀,非漬淖也。”楊倞註:“供,恭也。”左傳·僖公二十七年:“公卑杞,杞不共也。”陸德明釋文:“共,音恭,本亦作恭。”尚書·甘誓:“今予惟恭行天之罰。”傳:“恭,奉也。”
(二)人名。諫簋:“王各大室,卽立(位)
(司)馬収(共)右諫,入門立中廷。”
【字例】
.JPG)
収 鼎
.JPG)
叔向父
禹簋
.JPG)
師晨鼎
.JPG)
諫 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