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文:“淢,疾流也。从水,或聲。”
【釋形】
淢,金文與小篆同,从水,或聲。
【釋義】
(一)地名。長甶盉:“穆王才(在)下淢
(居)。”元年師
簋:“在淢
(居)。”盧連成周都淢鄭考謂淢在今鳳翔縣南。
(二)人名。四十二年
鼎:“尹氏受王
書,王乎(呼)史淢冊.JPG)
。”
盤:“王乎(呼)史淢冊易(賜)
玄衣黹屯(純)、赤巿朱黃、
(鑾)旂攸勒、戈琱
厚必(柲)彤沙。”李峰西周金文中的鄭地和鄭國東遷引
盤銘說:“從最近發現的四十二年和四十三年
鼎我們得知,史淢在三器中均擔任冊命者的角色。由於兩件
鼎中的高位紀年,史淢很難跨越四十余年,從厲王時期到宣王末期一直擔任同一職位。因此可以肯定,
盤作于宣王二十八年(前800年),卽鄭桓公封鄭以後的第六年。”(引自文物2006年第9期)
【字例】
.JPG)
長甶盉
.JPG)
元年師
簋
.JPG)
盤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