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(yìng映)集韻以證切()

【釋形】

媵,初文本从說文釋“()”之形(見五祀衛鼎虎叔簋等字)。說文云:“賸,物相增加也。从貝,朕聲。曰送也,副也。”說文·人部:“”,云:“送也。呂不韋曰:‘有侁氏伊尹女’。”今本呂氏春秋·本味篇:“有侁氏喜,以伊尹為媵女。”

金文“媵”字,或从貝,聲,从貝或从女(君壺字),表意相同。或从女、从土、聲;或从舟,聲。西周中期字从人、从貝,()聲,亦可釋為从舟、从貝、聲,,本作“”,隸作朕。卽、賸、、媵,金文用義同。爾雅·釋言:“媵,將送也。”古代女之嫁娶嫁妝陪送繁雜,故以从土、从貝,當為送禮物;从女、从人,當為送人。送物送人皆謂送。此據文獻記載:儀禮·士昏禮:“∽布席于奧。”鄭玄:“媵,送也,謂女從者也。”此指婦家送嫁之人,非姪娣之陪嫁者。公羊傳·莊公十九年:“∽者何?諸侯娶一國,則二國往∽之,以姪娣從。姪者何?兄之子也。娣者何?弟也。諸侯壹聘九女。諸侯不再娶。”公羊傳·成公九年:“二月伯姬歸于。……人來∽。”又成公八年:“人來∽。”又成公十年:“人來∽。……三國來∽,非禮也。”左傳·成公八年:“衛人來∽共姬,禮也。凡諸侯嫁女,同姓∽之,異姓則否。”案諸侯娶,一國嫁女,另二國以女送至嫁女之國陪嫁,又各有姪娣陪嫁。故諸侯一聘九女。凡陪嫁之國與嫁女之國須同姓,又不得三國陪嫁。魯成公九年,嫁伯姬,有三國來媵,故云非禮。又為異姓,亦非禮。

【釋義】

陪嫁。諸侯嫁女,以人或物陪嫁。陳侯簋:“敶(陳)侯乍(作)王嬀媵(簋)。”

【字例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7 20:24: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