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釋形】
戰國金文
,从刀,龍省聲。說文:“籠,舉土器也。一曰笭也。从竹,龍聲。盧紅切(lóng)。”說文:“筩,斷竹也。从竹,甬聲。徒紅切(tǒng)。”今作筒。又指桶狀的器具。楊衒之洛陽伽藍記·聞義里:“復有佛錫杖,長丈七,以木筩盛之,金箔其上。”方言五:“箸筩,陳、楚、宋、衛之間謂之筲,或謂之籯。自關而西謂之桶
。”註:“今俗亦呼小籠為桶
。”太平御覽引方言“桶音籠。”
(sōng)亦作
,類篇:“俗呼小籠為桶
。”桶與筩音亦同。可證
,當龍省為聲,因从其“刀”,意與“筩(斷竹也)”為同。
【釋義】
器具。郾客問量:“鑄廿金
(筩)。”
【字例】
.JPG)
郾客問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