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文:“怡,和也。从心,台聲。”
【釋形】
春秋金文怡,金文“台(音yí)”,
王子
鐘:“兼
(台、怡)父
(兄)庶士”。其“台”用為“怡”義;又“以(讀yǐ)”,
王義楚耑:“永保
(
)身”,其第三字本从似,从心,隶变亦可作
,卽與周王孫季
戈之第五字形同,用為“怡”。說文之“
”,云:“用也。从反巳。羊止切(yǐ)。”此實為“胎”之初文(見“始”字條)。又說文:“台,說也。从口,
聲。與之切(yí)。”此釋“台”,意為喜悅,後作“悅”。又見
簋、毛公鼎等字均不从“口”,與“
”同,用為“台”。
、台本為一字,“
”因書寫上下分裂所致,卽成“台”,緣之遂分化。而酓肯鼎、鄂君啓車節之“台”字,又作从
,从心。徐鍇曰:“史記序傳‘諸呂不台’,作此字,言不為人所怡悅也。”段玉裁曰:“台說者,今之怡說字。說文怡訓和,無悅字。”此所釋說,是說文之“
”字,乃“台(胎)”之引申義。其下从“心”,或增
(人),遂分化出了“怡”“似”字。
【釋義】
(一)通“台”,第一人稱代詞,我,我的。徐王義楚鍴:“永保
(台)身。”尚書·湯誓:“非台小子敢行稱亂。”又說命上:“朝夕納海,以輔台德。”
(二)人名。周王孫季
戈:“周王孫季
(怡),孔臧元武,元用戈。”季怡,稱之周王孫,曾國穆侯之子,任大工尹之職。詳見“大攻(工)尹”。
【字例】
.JPG)
徐王義楚鍴
.JPG)
周王孫
季
戈
.JPG)
伯怡父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