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文:“津,水渡也。从水,
聲。
,古文
,从舟,从淮。”
【釋形】
津,金文从舟、从
,
是
之省聲,
、聿依初文察之本一字;甲文作
,小篆作
,與者
鐘“聿”字形同(由中間一豎畫下加以飾筆所致)。甲、金、篆寫法稍異,説文以不察金文,云“聿,从
,一聲。”遂分化成二字。
隸變亦作聿。舟,取意為水,卽津;或从舟,从淮會意,與說文之古文同。淮,指居於江河流域之民族,其與“舟”會意,會為乘舟之渡河。如論語·微子:“長且桀溺耦而耕。孔子過之,使子路問∽焉。”
【釋義】
(一)地名。翏生盨:“王南征淮尸(夷),伐角
(津),伐桐遹,翏生從。”
(二)因也。.JPG)
尹
鼎:“余敢敬明(盟)祀,丩(糾)津涂俗,
(以)知卹
,壽躳
子。”廣雅·釋水:“津,因也。”
(三)人名。桋伯津鼎:“
(桋)白(伯)
(津)乍鳥寶鼎。”桋伯津,桋為伯稱,桋氏族首領,名津。
【字例】
.JPG)
般父丙觶
.JPG)
翏生盨
.JPG)
桋伯津鼎
.JPG)
.JPG)
尹
鼎
.JPG)
.JPG)
.JPG)
尹
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