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釋形】
,金文从竹,割聲,或為“割”之省聲。割、害古同為曷韻月部字,故
、
,是為
之異文,古文作構件,从竹、或艸意近可通。
,集韻:“居轄切(jiá)。”音轕。
,唐韻:“古滑切(ɡuā)。”曾侯乙鐘銘或又作“
”,其所从
下部之“罒”,是由
、
、
演變所致。參見“割”字條。
【釋義】
通“姑(
,讀gū)”。樂律名。曾侯乙鐘中(二)10:“文王之宮,坪皇之商,.JPG)
(姑洗)之角。”.JPG)
,或作.JPG)
、.JPG)
,亦作“割
”。文獻作姑洗,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:“乃奏姑洗。”曾國之“姑洗”,相當于楚國之“呂鐘”、晉國之“六墉。”說文:“割,从刀,害聲。古達切(gē)。”割、姑均為見母,又害為匣母,見、匣旁轉,故“
”與“姑”得相通。“姑洗”,詳見“割”字條,附“律名對照表”。(見530頁)
【字例】
.JPG)
曾侯乙鐘
.JPG)
曾侯乙鐘
.JPG)
曾侯乙磬
.JPG)
.JPG)
曾侯乙磬
.JPG)
.JPG)
曾侯乙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