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文:“昏,日冥也。从日,氐省。氐者,下也。一曰:民聲。”
【釋形】
昏,甲骨文
、
,从氏、从日會意,氏,此同人,借體象形,象日至人下,示日落爲冥、日暮之義。金文柞伯鼎字與甲文同,或假“聞”為“昏”。許氏不知氏是氐之先造字,因而解之:“从氐省”。昏字古音與“民”相同,故“一曰民聲”,後人造出“昬”字,解為“民”聲。
【釋義】
(一)天剛黑之時,黃昏。卜辭:“旦至于昏不雨。”(合集29272)文獻字亦作昬,詩經·陳風·東門之揚:“昬以為期,明星煌煌。”
(二)昏庸,糊塗,迷亂。毛公鼎:“余非庸又
(昏)。”
(三)通“暋(昏,讀mǐn)”。努力,盡力。柞伯鼎:“才(在)乃聖且(祖)
又(有)共于周邦,用昏無及,廣伐南或(國)。”朱鳳瀚先生柞伯鼎與周公南征云:“‘用昏無及’……‘昏’字在以往所見西周金文中罕見,在此當讀作‘暋’,努力、盡力之意,如尚書·盤庚:‘惰農自安,不昏作勞。’釋文曰:‘本或作暋,音敏。爾雅昏、暋皆訓強。’這句是承上文,大意是講周公致力于周邦,而其勤勉無人可及。”
(四)地名。柞伯鼎:“今女(汝)
(其)率蔡侯左至于昏邑。旣圍城,令蔡侯告
(徵)虢中(仲),
(遣)氏曰:‘旣圍昏’。”朱鳳瀚先生云:“昏邑具體在今何地點不詳,大致在今河南南部淮水流域,詳下文。‘左至于昏邑’之‘左’,是指從昏邑左面抵達。柞伯所奉命率蔡侯進行的戰事是南征,以南為前進方向卽正方向,所以‘左’卽是指南下後從昏邑東面抵達之。當時軍事語亦喜用‘左’、‘右’指示軍事位置和前進方向……”(柞伯鼎與周公南征,文物2006年第5期)
(五)通“問(wèn)”。聘問。陳侯因
錞:“朝
(問)者(諸)侯。”此借聞為問。儀禮·聘禮:“小聘曰問。”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:“時聘曰問。”
【字例】
.JPG)
柞伯鼎
.JPG)
毛公
鼎
.JPG)
陳侯因
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