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文:“樊,縶不行也。从
,从棥,棥亦聲。”
【釋形】
樊,金文从
,从棥(或省
,作林),棥亦聲。棥,从林,从
,會交木為藩籬之意。其从
,是說文:“
(pān),引也。从廾。”卽攀援義,其二形會為設藩籬,又牽掣,故訓為“縶絆”不得行(外出)。樊君
字中間下部从“口”,意亦猶同
,示出入之口;其“口”之上本應為
(
),訛成中間之形近似“同”。或省廾作棥,或省
作
,金文編謂猶燓之省為焚也。
【釋義】
(一)方國名。樊君鬲:“樊君乍(作)弔(叔)嬴
(嬭)賸(媵)器。”陳槃案曰:“此樊君為其女叔能外嫁而作媵器也。古婦女之稱皆以姓。是樊女字叔能而姓則
也。
讀為羋,楚之同姓國也。是又有
姓之樊也,水經·沔水註:‘沔水又逕平魯縣南東對樊城’。樊仲山甫所封也。路史·國名紀丁商氏後篇樊下,‘今襄之鄧城有樊城鎮,漢之樊縣有樊古城樊陂,樊侯國也。’註寰宇記‘樊陂在南陽西南’。南雝州記荊州圖副,摯虞等皆以為仲山父之封,樊村鎮在宜城皆其地。(頁41下、42上)案樊城(漢樊縣古城),在今湖北襄陽縣。宜城卽今宜城縣。後改自忠縣。南陽今河南鄧縣。鄧、襄之間相距徑百六十里。襄、宜之間,相距徑七十里。此等地區,蓋
姓之樊君所居,楚之支族,屬國。以為仲山甫之國者非矣。”(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譔異三冊)案此銘文之“叔嬴”陳氏讀“叔能”,史書之“熊盈”,當指嬴姓之族,嬴、盈(同音字)與熊,為一聲之轉,熊、能古通用,例左傳·昭公七年傳:“今夢黃熊入于寢門”,國語·晉語作“黃能。”
(二)人名。
叔樊鼎:“
弔(叔)樊乍(作)
姚寶鼎。”
【字例】
.JPG)
氏樊君鼎
.JPG)
叔樊鼎
.JPG)
樊君鬲
.JPG)
樊君夔盆
.JPG)
樊君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