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釋形】
郘,春秋金文从邑,呂聲。集韻:“郘,亭名”。
【釋義】
(一)同呂,以邑為氏。郘
鐘:“郘
曰:‘余畢公之孫,郘白(伯)之子’。”王國維說:“余謂郘卽春秋左氏傳晉呂甥之呂也。呂甥一名瑕呂飴甥,一云陰飴甥,瑕、呂、陰皆晉邑。呂甥旣亡,地為魏氏所有,此郘伯、郘□,皆魏氏也。史記·魏世家晉文公命魏武子治於魏,生悼子……悼子徙霍或治於呂,故遂以呂為氏。魏錡稱呂錡,錡子魏相亦稱呂相,亦稱呂宣子,皆其證也。余謂呂錡卽悼子……錡於鄢陵之役射楚王中目,退而死,尤與悼之謚合也。魏氏出於畢公,此器云畢公之孫,郘伯之子,其為呂錡後人所作彰彰明矣。”(見郘鐘跋,觀堂集林卷18.5)郘氏,見下之(二)。
(二)同“呂”。氏稱。郘大叔斧:“郘(呂)大弔(叔)
(以)新金爲貣(貳)車之斧十。”呂氏,姜姓,侯爵炎帝之後也。虞夏之際受封為諸侯。又晉有呂氏,出于魏氏。見通志·氏族略·以國為氏。
【字例】
.JPG)
郘 鐘
.JPG)
郘大叔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