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文:“
,禾也。从禾,蔑聲。”
【釋形】
,金文从禾,从蔑,蔑亦聲。蔑,卽削,其與“禾”會意,示割除穀物之義。銘文用意與“蔑”為同,初文形構蔑與伐意相近。故與“伐”通,以“征伐”之功,而引申出“伐”為美意,如周禮·夏官:“大司馬以九伐之法,正邦國。”小爾雅:“伐,美也。”留青日札:“人坐臥則為戎守,人立行則為征伐。”伐,古音奉紐,“蔑”,明紐,奉、明同為唇音,又同爲月部字,故聲訓也相通。
【釋義】
通“蔑”,伐也,誇美,贊美之意。段簋:“王
段
(歷)。”大簋:“王在奠(鄭),
大
(歷),易(賜)芻
犅。”
,同蔑,銘文多作“蔑曆”,師朢鼎:“多蔑曆易(賜)休。”西周金文語序研究:“蔑曆本是述賓結構,‘當作動詞有稱美的意思。’(註:引馬承源主編銘文選“唯蔑汝曆”句註)。”參“蔑”字條之“蔑曆”。
【字例】
.JPG)
庚嬴卣
.JPG)
段 簋
.JPG)
亦 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