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汉字字源辞典,字源查询,字源网">
【釋形】
,金文班簋、驫姒簋等字,从始、从司雙聲。姒丩爵、乙未鼎等字,从始、从(實為人);亦可看作从(似)、从女;又可看作从姒、从;始、似、姒皆為聲。从女,是源于始;或从司,是源于,及(台)下之口,移位于之下,卽成“司”為聲;寧遹簋、寓鼎等字从女、从、从口,其口實源于(台)上下分裂作“台”則省之為从“口”,卽訛作。隸作、、;或又訛口為目,卽作。不从女者,則分化出與“”成異文。從銘文看,西周時,姒、()均通用,東周時遂與“始,姒”分化。案金文編並收入“始”字,亦是。
【釋義】
(一)姓(,讀“姒”sì)。班簋:“不(丕)(顯)皇公,受京室懿釐,毓(育)文王(姒)聖孫。”毓文王,卽“后文王”,毓,同“育”,卜辭:“癸亥卜,古貞:年自上甲至于多毓?九月。”(甲2905)“毓”文獻多用作后。爾雅·釋詁:“后,君也。”文王(姒),文王后妃,其姓為“姒”。詩經·大雅·思齊:“太姒嗣徽音。”毛傳:“太姒,文王妃也。”
(二)通“嗣(,讀sì)”。岣嶁碑:“承(嗣)戉(越)臣()亙朱丩。”蔡邕太傅祠堂碑銘:“子子孫孫,承嗣無疆。”鐘作“司”,“我隹(唯)司(嗣)配皇天。”
(三)通“怠(,讀dài)”。哀成叔鼎:“勿或能(怠)。”此云:不能有懈怠。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