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廌” 也作 “解廌” ,是传说中一种神兽,能判断疑难案件。《说文》 : “廌,解廌,兽也。似山牛,一角。古者决讼,令触不直。象形。”甲骨文、金文写作 “ 、、 ” 。 战国早期的《侯马盟书》写作 “” 。从字形看当是双角, 尾多毛的野牛。 秦小篆规范笔画后写作 “” , 已趋符号化。 隶书写作 “” , 完全无形可象, 成为今文。
与 “廌” 近似的有一 “𡦳” 字, 读xiào或jiào。 金文、 小篆写作 “、” 。 《说文》仅称“解廌属” 。 从字形看不仅是从廌, 孝声的形声字, 也有成年廌教幼崽的含义。待考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