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惰” 是轻慢,不敬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 “滕成公来会葬,惰而多涕。 ” 小篆有两个写法: “、 ”, 左旁均从 “心” , 心的甲骨文写作 “” , 金文写作 “” , 都是心脏的形象, 表示惰是心理反映; 右旁其一从 “堕” , 其二省去 “𨸏” , 在这里都是声符; “惰” 属形声字。 “说文古文” 写作 “” , 左旁从 “女” , 是古人对女性的偏见和轻蔑。 隶书将 “心” 字省笔拉直,为楷书 “竪心”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,写作 “惰” 。
注: 小篆中另有一 “” (嫷)字, 与 “媠” 是同一字。 但《说文》另释为“南楚之外谓好曰嫷” ,其实是对古代贵妇雍容懒散的恭维句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