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文字中有一组字很复杂。 初文是 “𢻫” 今作 “施” , 甲骨文写作“、、” 或 “、”。 前者右边是 “蛇” 的形状, 左边是手持武器做打击状,四周的小点表示打出的血; 后者左边是 “巳” 也是孩子的 “子” 字,与表示打的符号 “攴” (读pū)合起来,会意古时的 “棍棒教育” , 使孩子改过。 金文同后者写作 “、” 。 《侯马盟书》写作“” , 这是小篆误将 “巳” 作 “己” 的参证。 小篆将其划分为 “”(改) 、 “” (改) 、 “” (孜)三个字。 而“𢻫” 字又演化出 “施”字。今多用 “改” 。“改” 是变更,改正。《说文》对几个字的解释是:“改,更也。从攴、己。” “改,大刚卯,以逐鬼魅。从攴,巳声” “孜,汲汲也。从攴,子声。”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