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昜” 是 “扬” (揚) 、“旸” (暘) 、“阳” (陽)的初文。甲骨文1-2、 金文1-2写作 “、 、 、 ” , 象日从地平线上升起。 《说文》:“昜,开也。从日、一、勿。一曰飞扬,一曰长也,一曰强者众貌。” 其实就是两个意思: 一是太阳。后又加 “日” 和 “阜” 成阴阳的 “旸” 和太阳的 “阳” ; 此后通用 “阳” 字,而 “昜” 渐泯。又因日升起有飞扬义而加“手”作 “扬” 。金文“扬”字颇多,但多象人用双手将“日”扬起形,或加 “壬” 作声符。《说文》: “扬,飞举也。”隶书(汉《杨震碑》 )写作“、 ” , 成为今文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《离骚》 (局部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