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” 是存在、产生、取得,与 “无” 相对。《说文》称: “有,不宜有也。《春秋传》曰: ‘日月有食之。’ ” 这里指日月食不当出现。甲骨文写作 “、 、 ” , 象牛(头)和刚长出的草木。 古人以拥有牛羊和草木为富有,当表此义。金文、《楚简》及小篆虽字形略异,但均是“、 ” (又, 古与 “手” 同)提一 “、 ” (肉)形, 表示有肉吃是富有的标志。同时也表示提肉赠人,有侑义。隶书(汉《杨震碑》 )写作 “” , 从此成为今文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《离骚》 (局部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