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滂”是水势庞大,四下横流。《说文》: “滂,沛也。” 即水量充沛。甲骨文写作“” (汸) ; 金文、 小篆写作 “、 ” 。 左边形符是“水( 氵) ,右边是“方” ,方指四面八方,合起来表示水大奔流四方。稍后金文、石鼓文写作“、 ” , 在方字上加入“甫” (播田形)和方型器的字素成“旁” ,仍可会意水大超过河流主道,向周旁泛滥。“说文籀文”写作“” , 用 “雨”代替“水” , 字义不悖。小篆写作“” , 并影响了隶书的构成。隶书写作“” 。
注: “汸”字小篆也读作fāng。《说文》认为与 “方”字相同,并释为“并船” 。存参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