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盾” 是古代作战时遮挡对方刀箭的防护器具。《说文》 : “盾,瞂也。所以扞身蔽目。象形。” 这里的 “瞂” 也指盾,读fá音; “扞” 与“捍” 同。 金文写作 “” , 由 “” (豚) 、 “” (又) 、 “”(甲)三部分组成。其中 “豚” 是猪,“又” 是手,“甲” 是盾甲、盔甲, 会意用手执猪皮制作的盾甲。 小篆、 《秦简》至隶书分别写作 “、、 、 ” , 上边的 “”是盾和把手, 下边的 “目”表示摭住半边脸和眼,即 “蔽目” 也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