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米” 指去皮壳后的粮食籽粒。《说文》 : “米,粟实也。象禾实之形。 ” 甲骨文写作“、 ” 。金文写作“、 、 ” 。其中 “”是“粱” 的初文。正是米粒从禾杆脱落下来的形状。中间一横也是为区别 “沙”字形。 《楚简》写作 “” , 小篆写作 “” 。 已与今文近似。 隶书(汉《曹全碑》 )以特有的“八分”之势写作“” 。彻底脱离了象形字。
古文字中有一组相连的字。 1.“䊮”指谷子。 古玺文写作“” 。 上边是表示长尾野鸡的 “翟” ,下边是 “米” 。会意谷子在野外尚未收割。《说文》: “䊮, 谷也。从米, 翟声。 ”2.“糴” (籴, 读dí)小篆写作“ ” 。左上是“入”字, 右下是“䊮”字, 用 “入䊮”表示买进谷子。 同样, “糶”(粜, 读tiào)小篆写作“” , 用“出、䊮”表示卖出谷子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