豳” ,古地名,在今陕西省彬县。当地有山,山上多野猪(豕shǐ) ,故称豩(读bīn)山; 而 “豳”正是豩山两个字的合文。周时曾建诸侯城邑,因山而名 “豳” 。 甲骨文的 “豩” 字写作 “、 ” 。 用两三只 “豕” (野猪)表示当地多野猪; 下有 “山” , 表示豩山。 小篆写作 “” , 是 “豩山” 的合文; 又写作 “” , 是“从邑, 分声” 的形声字, 即称作 “分” 的这个城邑,也属合文。是形声兼会意字,合起来是人居住的城区。隶书(汉《华山庙碑》等)写作 “、 ” , 已是今文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