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贲” 一般称是军中大鼓上的装饰物,其实是装有饰物的大鼓。《说文》: “贲,饰也。从贝,卉声。”意为形声字。其实, 甲骨文写作 “”,象鼓上有装饰物。 小篆写作 “” (读bēn)或 “” (读fēn)。 前者鼓已作 “贝” ,失形; 后者直接写作鼓形,鼓上的饰物变成声符 “卉” 字。与甲骨文相去甚远。“鼖” 则专指 “大鼓” 。《说文》 : “大鼓谓之鼖,八尺而两面,以鼓军事。” 隶书(汉《史晨碑》等)以其平直的笔画写作“、 ” ,彻底脱离了象形字而成为今文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