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隹”是个部首字。读zhuī,与 “鸟” 最初是同形同义的两个字。后逐渐分化: “隹” (代表短尾鸟),“鸟” (代表长尾鸟)。《说文》称: “鸟之短尾总名也。 ” “隹” 字甲骨文写作 “” , 金文写作 “” , 鸟形十分明显。小篆写作“” , 已不如甲、金文直观。其实在使用中“隹”和“鸟”的界限并不明显。例如: “翟” (读dí)是指长尾巴山雉。《说文》: “翟,山雉尾长者。从羽,从隹。” 小篆的 “翟” 字上边是 “羽” 。“羽” 字甲骨文写作 “” 或 “” , 金文写作 “” , 小篆写作 “” , 都是羽毛的形状。“翟”字下边是“隹” 。由代表鸟的 “隹” 和羽毛的 “羽”组成的“翟”属典型的会意字。 又如 “雕” 字, 金文、 “说文籀文”写作 “、 ” , 形符用 “鸟” ,小篆则用 “隹” ,俗写也作 “鵰” 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