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 󷞰𬚮肄

喻纽、质部;以纽、至韵、羊至切。

心纽、质部;心纽、至韵、息利切。

《甲文编》128页《金文编》201页《说文》65页《战文编》186页《汉语字形表》115页《篆隶表》200页

会意兼形声字。商代甲骨文从又从㣇,㣇亦声。表意偏旁又为手之象形,表示肄字本义与手有关。形旁兼声旁㣇为修毫类之兽畜,表示肄字本义与兽畜有关且表音,肄与㣇声韵并同。甲骨文又﹑㣇组合会刷洗兽畜意,水滴若干亦突出刷洗。西周金文于手下增加构件巾或巿,巾类),乃刷洗工具。“又”或作,亦手持物刷洗。《说文》籀文构件㣇作,乃兽畜之形讹;手持巾讹作󵤛(隶,dài,反映着声化趋势,肄与隶并喻纽。隶定作𨽽。战国时有两个发展方向:一是从㣇从聿(手持巾之𦘒讹作手持笔之聿﹑手持尾之隶),此为《说文》肄字小篆正篆字头之所本,隶变后楷书作󷞰;另一是构件㣇讹作𠤕,手持巾之𦘒讹作聿或隶,此即字头󷞰之重文肄,楷书作肄。今𨽽󷞰不常用,肄是通行正体。或作𦘗,俗体。本义是洗刷兽畜。常用义是学习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大夫与士肄。”古注训“习”。亦引申指祭名。《殷契粹编》1195:“肄于之(地名),若(顺),王弗每(悔)?”以上读。古肄肆同字。毛公鼎:“󷞰皇天亡(斁)。”(上天不懈怠)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肆皇天弗尚。”皆用作语气词,一作肄,一作肆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肆束及带。”古注:“肆读为肄。”盂鼎:“率󷞰于酉(酒)。”马王堆汉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》:“愿大国肄意于情秦。”󷞰﹑肄皆当读肆,指恣意﹑放情。以上读。通“肂”,埋棺的坑。睡虎地秦墓竹简《日书》乙种:“辰不可以哭穿肄。”通“”,树木砍伐后再生的枝条。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:“遵彼汝坟,伐其条肄。”通“勚”,辛劳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“若为三师以肄焉,一师至,彼必皆出。”参“”字条。(张标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8:45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