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说文》84页
会意字。甲骨文与金文爰﹑受﹑争诸字上下或从
﹑从又作,表两手有所作为。隶变后作𠬪。“𠬪”字可表付给﹑给予义。《说文》:“𠬪,上下相付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付,与也。”段氏还以为:“以覆手与之,以手受之,象上下相付。凡物陊(堕)落皆如是观。”所以由付给义可引申为物落义。《说文》:“𠬪,物落……读若《诗》‘摽有梅’。”段玉裁注:“见《周(召)南》。毛曰:‘摽,落也。’”“𠬪”还可假为饿死的人,这种意义后作“殍”﹑“莩”。《玉篇·𠬪部》:“𠬪,今作莩。”《广韵·小韵》:“莩,殍同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。”(齐航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