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古玺》90页《说文》87页《马王堆》162页《甲金篆》264页
形声字。汉隶或改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,而作“脇”。今简化字作“胁”。《说文》:“脅,两膀也。从肉,劦声。”“胁”本义为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以更熨两胁下。”“胁”亦指肋骨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曹共公闻其骈胁。”杨伯峻注:“骈胁者,肋骨比迫若一骨然。”引申为旁边﹑边侧之义。《诗·秦风·小戎》:“游环胁驱。”郑玄笺:“胁驱者,著服马之外胁。”腋下是人挟持之所,故引申而有胁迫﹑劫持之义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以众胁寡,小国不附。”《国语·晋语六》:“长鱼𫊸既杀三郤,乃胁栾﹑中行。”再引申而有恐惧义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大夫强,诸侯胁。”(严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