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283页《睡甲》198页《甲金篆》929页《甲金篆》930页
形声字。从䖵,朁声。“蠶”简化为“蚕”当是讹变省变的结果,其变化的逻辑过程可以整理为两条线路:(1)由“”省中间之“曰”作字形4之“”,再省作“𧌩”,此字上部二“旡”形讹变为二“天”形便成“蝅”;(2)由“蠶”讹变上部之二“旡”形为二“天”形作“蠺”,再省其中部之“曰”作“蝅”。此两系殊途同归,都形成“蝅”字。由“蝅”再省其上部二“天”为一“天”,最后便形成“蚕”。现以“蚕”为“蠶”的简体字,得到合法的地位。“蚕”可认为从虫﹑天声,与“蠶”从朁声古音相近,故在造字理据上也可说通,可以认为是替换声符的异体字。“蠶”是蚕蛾科和天蚕科昆虫的通称,能吐丝结茧。《说文》:“蚕,任丝也。”《韩非子·存韩》:“荆人不动,魏不足患也,则诸侯可蚕食而尽,赵氏可得与敌矣。”作动词用,则指养蚕。(林志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