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yòu匣纽、之部;云纽、宥韵、于救切。

《甲文编》42页《金文编》66页《说文》32页《睡甲》15页《秦汉金文·下编》37页

形声字。“右”甲骨文作又,西周金文始作右,从又象形表意同时兼声。口乃分化部件。早期的𠂇(左)﹑又(右)二字,是像左手﹑右手之形。意义经过引申,又用来表示方位之左右。唯其意义代表方位,字形方位成了二字辨析的重要依据。但商周时期,偏旁部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,方位排列也未有严格的规范,正书﹑反书常混着使用,因此辨析𠂇﹑又二字的最主要标准是求文义无误。班簋左﹑右作,两个部件的方位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,而部件“口”是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。元年师兑簋“左右”连用作,“口”起区别作用。到了战国时代,偏旁部件在区别意义上的作用越来越大,在“左”﹑“右”二字的构成上体现为:以“工”部件为左的标志,以“口”部件为右的标志,不再靠的象形来表义。右本义即指右手,甲骨文﹑金文中均不使用本义。甲骨文中或用为方位之右。《粹》597:“丁酉贞:王作三师,又(右)中左?”或用为福祐之祐。《乙》7826:“帝受我又(祐)?”或用作侑,祭名。《文》238:“丁巳卜,行贞:其又(侑)于小丁牛?”除甲骨文中几种用法外,金文还常用作佑助义,见于大量的册命铭文中。曶壶:“井公内(入)右曶。”古代崇尚右,以右为上﹑为高﹑为贵,如秦阳陵虎符:“甲兵之符,右在皇帝,左在阳陵。”因此右往往用于意义积极的方面,左则相反,如说意见相左,不说意见相右。(陈英杰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10 3:51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