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山》25页《说文》230页《篆隶表》794页《四体大字典》738页
形声字。从水,勺声。《说文》:“汋,激水声也。……井一有水一无水谓之瀱汋。”《释名·释宫室》:“瀱,竭也;汋,有水声汋汋也。”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水之于汋也,无为而才自然矣。”王先谦集解:“汋乃水之自然涌出。无所作为,唯其才之自然也。”又,古乐名。《荀子·礼论》杨倞注:“武﹑汋﹑桓皆《周颂》篇名。”汋,《诗·周颂·酌》作“酌”。孔颖达疏:“酌,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作汋,古今字耳。”汉武威简《燕礼》17:“升自西阶序汋散于楹北。”按:今本“序”下有“进”字。“汋”作“酌”。又同“勺”。《集韵·药韵》:“勺,《说文》:‘挹取也。’或从水﹑勺。”(王逸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