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176页
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𣃚,方舟也。从方,亢声。”徐铉:“今俗别作航,非是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卫风》:‘一苇杭之’。毛曰:杭,渡也。舟所以渡,故谓渡为𣃚。始皇临浙江,水波恶,乃西百二十里,从狭中渡,其地因有馀杭县。”桂馥义证:“方舟也者,《后汉书·李南传》:‘向度宛陵浦里斻。’注云:𣃚以舟济水也。《杜笃传》:‘造舟于渭,北𣃚泾流。’注云:《尔雅》曰:天子造舟。造,并也,以舟相并而济也。”又:“又或作航,《方言》:‘舟,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。’”张舜徽约注:“斻之言行也,谓行舟也。”斻之本义为两船相并而渡河。𣃚字未见于先秦古文字资料,见于传世文献最早在春秋时代《诗·卫风》,作杭,原本或许作𣃚,如此,春秋时代应有斻字。(周宝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