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汉语字形表》123页《篆隶表》214页《睡甲》47页《说文》68页《隶辨》585页《汉印徵》卷3,21页
会意兼形声字。从攴,䜌声(䜌亦表意)。形旁攴为手持器械治事之象,表示变的本义与治事有关。形旁兼声旁䜌亦会意兼形声,为连续不断义,表示变的本义与“不绝”有关且表声,䜌与变皆元部。䜌是变的近源﹑声首。古初盖以䜌表变,后为造专字。变字最先见于战国古文字,其时形旁从攴与从又的并见(攴与又属于形义皆近的形旁),《说文》厘定从攴。隶变时,攴或讹作夂(zhǐ)﹑夊(suī),又或讹作乂(yì),䜌旁或省作言,但皆未取得主流地位。楷书作變,是小篆的笔势变化,简化作变,《说文》本义是改变。《书·毕命》:“世变风移。”云梦秦简《为吏之道》:“变民习浴(俗)。”引申指异常变化。《封诊式》:“怀子而变(流产)。”通“辩”,正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夫死宗庙谓之变。”郑玄注:“变当为辩,声之误也。变,犹正也。”通“徧”,普遍。《大戴礼记·文王官人》:“变官民能。”(张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