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yìng喻纽、蒸部;以纽、证韵、以证切。

shèng船纽、蒸部;船纽、证韵、实证切。

《汉语字形表》242页《金文常用字典》656页《汉语字形表》319页《楚系简帛》517页《古文典》150页《篆隶表》415页《说文》130﹑165页

形声字。从貝,󼡊声。“󼡊”之右旁,商代文字作(《甲文编》102页),西周文字作(字形1所从),春秋文字作(《金文编》609页,秦公簋“朕”字所从)(同前610页,齐侯敦“朕”字所从),秦文字作(《文物》2003年1期21~26页图十五至二十,湖南龙山里耶秦简“腾”字所从),《说文》小篆作󵥘(字形11所从)。隶变后有二体:在“󼡊”字中作“关”,在“勝”﹑“腾”﹑“媵”(均从“朕”声)等字中作“(“卷”﹑“拳”等字所从的“”与此来源不同)。“賸”本义是送(音yìng《说文》:“賸,一曰送也。”五祀卫鼎:“卫小子者其卿(飨)(賸)。”(飨賸:宴飨并以物相送。字形3)特指(嫁女时)陪送。叔上匜:“弔(叔)上乍(作)(叔)㜏朕(賸)匜。”(字形1)楚王钟:“楚王賸邛(江)(仲)嬭南龢钟。”按:󼡊(字形1)(盘之初文)󴾉󴾉像两手持物以送人,为加注之意符),本义即为送。后因“󼡊(朕)”被借为第一人称代词,遂用改变或加注意符的方式来表示本义:或从貝(字形2),或从人(字形3﹑字形4),或从女(字形5),从貝表示送物,从人﹑从女表示送人。从人旁者,隶变后作“”。《说文·人部》:“,送也。从人,声。吕不韦曰:‘有侁氏以伊尹女。’”从女旁者,隶变后作“媵”(陪送之义,古书中多用此字表示,《说文》失收)《尔雅·释言》:“媵,送也。”《广韵·证韵》:“媵,送女从嫁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,以媵秦穆姬。”杜预注:“送女曰媵。”是媵﹑賸实为一字。也指随嫁的人。《诗·小雅·我行其野》孔颖达疏:“媵之名不专施妾,凡送女适人者,男女皆谓之媵。”“虽男亦名媵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:“有侁氏喜,以伊尹为媵送女。”引申指剩余,音shèng清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升部》:“《说文》:‘(賸,)一曰副也。’《方言》:‘賸,双也。’《广雅·释诂四》:‘賸,二也。’故又为赘余之词。”秦公簋器外刻铭:“西元器一斗七升𣓁(賸)簋。”(此为秦汉间人所补刻,指簋的容量是一斗七升多)《新唐书·杜甫传赞》:“它人不足,甫乃厌余,残膏賸馥,沾丐后人多矣。”字亦作“剩”。《集韵·证韵》:“賸,余也。俗作剩。”新中国成立后,表示剩余义的“賸”作为异体字并入了“剩”字。(冀小军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7:47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