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 𤴡
字源 𤴡

zhì知纽、脂部;知纽、至韵、陟利切。

端纽、脂部;端纽、霁韵、都计切。

《甲文编》194页《金文编》272页《说文》84页《睡甲》57页

初文从,下部又或追加止旁,表义不明。字形上部西周金文或有所繁化,小篆时则讹作󳮜。近代字作𤴡,下部从(止之变形)。或俗作“疐”,下部从疋。汉字简化后作“”。“疐”字在古文献中可用作顿踬﹑倒仆义,同“”,音zhì《尔雅·释言》:“疐,仆也。”又:“疐,跲jiá也。”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箴石》﹑《说文》“踬”字下引诗,疐皆作“踬”。也可指花﹑瓜﹑果和根相连的部分,用同“”,音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为大夫累之,士疐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疐,为脱华处。”但在古文字材料中,不见“疐”表上述意义。甲骨文中“疐”字皆假作地名。《合集》37500:“乙未,王卜,贞:田疐,往来无灾?王占曰:吉。”(乙未这天商王占卜,向神灵贞问:到疐地畋猎,往来没有灾害吗?大王依据卜兆判断说:吉利)金文中“疐”字可用为砥柱﹑根本义。㝬簋:“㽙(畯)(在)(位),乍(作)疐才(在)下。”(永久在王位,作人间的砥柱)由砥柱义引申为牢固义。秦公钟:“㽙(畯)疐才(在)(位)。”(永久牢固在位)由牢固义亦可引申为永久﹑经常义。井人钟:“疐处宗室。”(永久地处于宗室)睡虎地秦墓竹简《封诊式》53:“刺其鼻不疐。”此疐读若“嚏”,指打喷嚏。这些意义的“疐”均读作(齐航福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10 4:05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