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497页《甲文编》498页《金文编》834页《金文编》835页《战文编》825页《说文》267页《篆隶表》903页
指事字。甲骨文“亡”字从刀,刀刃施短竖表示刀刃锋芒。“芒”之初文。西周金文“亡”字指事符号演变为弧笔,遂与“入”形近。《说文》误认为“从入﹑从𠃊”。战国文字“亡”字或趁隙加饰笔,或在竖画上加饰点,或赘加义符“辵”。隶书“亡”字作。“”变作“亠”,“𠃊”作“𠃊”,遂成楷书“亡”。本义是锋芒,假借为逃亡,其本义反而不显。《说文》:“亡,逃也。”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而离桓之罪,以亡于楚。”引申为灭亡。《广韵·阳韵》:“亡,灭也。”中山王方壶:“故邦亡身死。”(所以国灭身死)通“无”。《合集》1121正:“勿焚姜,亡其雨。”(如果不焚烧姜这个女性,就不会有雨吗?)士父钟:“降余鲁多福亡疆。”(降给我的福很多没有止境)郭店楚墓竹简《老子甲》1:“盗贼亡有。”(没有盗贼)通“忘”。叔家父𠤳:“哲德不亡(忘)。”(徐在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