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434页《金文编》730页《战文编》738页《说文》226页《篆隶表》782页
形声字。从水,隹声。水名。凡三:1.今称淮河。古代四渎之一。《尔雅·释水》:“江﹑河﹑淮﹑济为四渎。”源出河南桐柏山。《说文》:“淮,水。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,东南入海。”2.在安徽省南陵县南。3.指“秦淮河”(因部分为秦时所凿,故名)。甲骨文用为地名。《殷虚书契前编》2.24.5:“己亥卜,贞:王于淮往来亡灾。”金文用为部族名。曾伯𩃲𠤳:“克狄淮夷”。《书·费誓》:“徂兹淮夷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“东伐淮夷”用并同。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。”郑玄注:“淮,暴雨之名也。”淮,金文或从“唯”,于义无别。(王逸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