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战文编》598页《说文》179页
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歇,息也。一曰气越泄。从欠,曷声。”桂馥义证:“息也者,本书:愒,息也。《广韵》:歇,休息也。通作猲,《齐策》:‘恫疑虚猲’,高云:猲,喘息惧貌。”《诗·小雅·菀柳》:“有菀者柳,不尚愒焉。”毛传:“愒,息也。”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:“汔可小愒。”毛传:“愒,息也。”愒(qì),后代写作憩。《诗·召南·甘棠》:“蔽芾甘棠,勿剪勿败,召伯所憩。”毛传:“憩,息也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憩,本又作愒。”愒(憩)﹑歇为同源字,本义皆为休息之义。愒﹑歇,最早只能是战国时代产生的字,未见于西周金文,但西周金文有曷字。西周文献如《诗》的《大雅》﹑《小雅》等已见愒字。战国时代才加上形符心字旁或欠字旁产生愒和歇字。战国古玺文习见歇字,但属东方六国文字体系,与《说文》小篆在形体上没有承袭关系。(周宝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