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战文编》737页《说文》226页《篆隶表》780页
形声字。从水,雚声。灌所从声符“雚”上从“”,楷作卝,像毛角之形。今归入艸(艹)部,写作“雚”。水名。凡四:1.源出河南省商城县南。东北经固始县西南曰曲河。北合史河入淮河。《说文》:“灌,水。出庐江雩娄,北入淮。”2.灌江。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西南,东北流至全州合于湘水。3.渭水支流。在陕西省华县西。4.在江苏省灌云县东南。又,《广韵·换韵》:“灌,浇也。”《集韵·换韵》:“灌,溉也。”引申为注入﹑流进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”更引申为装入﹑倒入﹑浇铸等义。又,古代奠酒献神的祭祀仪式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灌用鬱鬯,灌用臭也。”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禘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灌者,酌鬱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。”引申为敬酒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诸侯相庙,灌用鬱鬯。”郑玄注:“灌,献也。”又,《尔雅·释木》:“木族生为灌。”《广韵·换韵》:“灌,聚也。”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其灌其栵。”朱熹集传:“灌,丛生者也。”又,古州名。(王逸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