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zhuī章纽、微部;章纽、脂韵、职追切。

cuī清纽、微部;清纽、灰韵、仓回切。

《甲文编》171~172页《金文编》251~254页《汉语字形表》141页《类编》226页《古文典》1204页《汗简》9页《四声韵》9页《说文》76页

象形字。商代甲骨文作头﹑尾﹑身﹑羽俱全的鸟形,时头的朝向﹑羽毛的多少﹑爪的有无﹑笔画的繁简皆不固定。西周至春秋,字形渐趋固定,一般头朝左,左面不再出现其他笔画,右面的羽毛多数作四支,由组成鸟腹的一个竖笔贯通。战国时虽然出现了新的繁化与简化,但都是在西周﹑春秋以来大体一致的字形基础上进行的,所以没有造成大的混乱。《说文》小篆基本上同于前代较为规整简约的字形,隶变后楷书作隹,成为记号字。本义是短尾鸟或鸟的总名,读zhuī《殷虚书契续编》3.24.2:“王田梌,往来亡灾,隻(获)隹百𠦜八。”用作连绵词“隹隹”,高大貌,读cuī。通“(维﹑惟),用作句首或句中语气词。《殷契粹编》896:“才(在)八月,隹王八祀。”南宫柳鼎:“隹王五月初吉,甲寅王才康庙。”《合集》10048:“甲申卜,宾贞:其隹稻年?”㝬钟:“我隹司(嗣)配皇天王。”与“非”对用,表示否定与肯定的判断。《合集》33698:“庚辰贞:日有戠(痣,太阳上的黑气),非祸,隹若?”相当于“有”。《合集》93正:“己丑卜,殻贞:以刍(除草奴隶),其五百隹六?”清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三:“《书·酒诰》曰‘我闻惟曰’,‘我闻亦惟曰’,皆言我闻有此语也。”通“”,虽然。中山王󼢲鼎:“隹有死辠,及参(三)𬆑(世)亡不若(赦)。”通“”,何人。中山王󼢲鼎:“非恁(信)与忠,其隹能之?”通“”,蒙受。胤嗣𫲨𧊒壶:“以忧氒(厥)民之隹不𫪔(辜)。”通“”,引进行为主动者。中山王󼢲壶:“有纯德遗训,以陀(施)及子孙,用隹朕所放。”(张标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10 4:02: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