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191页《隶辨》321页
形声字。从山,嚴声。汉代隶书中,“巖”字的形旁“山”或移于左侧,并且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异体“岩”(会意字)。这三种异体的并存一直持续到楷书阶段。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淘汰了“巖”“巗”两个异体,而“岩”字则以笔画少的优势被作为正体保留下来。本义为山高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泰山岩岩,鲁邦所詹。”孔颖达疏:“故言泰山之高岩岩然,鲁之邦境所至也。”无极山碑:“岩岩无极,厥体魏魏。”引申为险要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制,岩邑也,虢叔死焉。佗邑唯命。”杜预注:“虢叔,东虢君也。恃制岩险而不修德,郑灭之。”(孟蓬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