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ù见纽、幽部;见纽、宥韵、居祐切。
《金文形义通解》2312页《金文编》657页《包山》149页《楚文编》552页《睡甲》147页《说文》192页《汉印徵》卷9,9页
形声字。从广,𣪘(古簋字)声。此字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西周金文中形旁或从宀作,或从厂作。二是战国文字中声旁𣪘(从皀,从殳)左边或变从食,右边或变从攴,写作﹑等形。三是《说文》古文或从𣪘省,九声(战国古文字中也借“𣪘”表示“廏”字,而𣪘或省写作飤,因此九字也有可能是从人形变来的)。四是秦汉隶书中声旁𣪘仍然有一些细微的变化。五是进入楷书阶段中声旁“𣪘”又讹变为“既(旣)”,从而产生“(廏)”﹑“厩”等异体。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规定“厩”为正体字,其他几个字则作为异体字被淘汰了。本义为牲口棚。《诗·小雅·鸳鸯》:“乘马在厩,摧之秣之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。”金文中,此字借为簋字。卲王簋:“卲(召)王之諻之廌(荐)厩。”汉代又借为“究”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称》:“毋失天极,厩数而止。”《国语·越语下》作“究数而止”。或借为“勼”,义为聚集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经法》:“若号令发,必厩而上九,壹道同心,(上)下不䞣(斥),民无他志,然后可以守单(战)矣。”(孟蓬生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