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yàn影纽、谈部;影纽、艳韵、於艳切。

《金文编》314页《商周青铜器铭文选(四)》538页《包山》149页“厭”字偏旁《战文编》302页《说文》100页《马王堆》193页《甲金篆》301页

会意字。从犬口食肉,以会饱足之意。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,“猒”字中的“口”形都是右邻“犬”首,并紧压在“(肉)”形上面。到秦汉时代,“口”形讹变,小篆讹作“󵟬(甘)”形,且与“󵡜(肉)”形有了间隔。西汉早期或把“󲽯(口)”形写成椭圆形,这与“󱅨(以)”在先秦特别是战国时代的写法近似,因此,有人据此写篆书就把它写成“󵣗󱅨”,把全字写作“󴹮”,被《说文》收为或体。东汉隶书把小篆左上角的“甘”形变为“日”形,确立了此后楷书的基本形式。《说文》:“猒,饱也。”这是本义,但这一本义多保留在后出的分化字“厭(厌)”和“饜(餍)”字上。马王堆帛书《老子》乙本189:“服文采,带利剑,猒食而赍财。”王弼本五十三章作:“服文䌽,带利剑,厭(厌)饮食,财货有余。”由本义引申为足﹑满足,又引申为憎恶﹑嫌弃。“猒”还由本义引申为压﹑压迫,后来用“厭(厌)”或“壓(压)”字。马王堆帛书《老子》乙本310:“毋𠇺(狭)其所居,毋猒其所生。”王弼本七十二章作“无厭其所生”。(金国泰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6:45: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