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é精纽、药部;精纽、药韵、即略切。
《金文编》356页《甲文编》236~237页《睡甲》75页《说文》106页《汉印徵》卷5,10页《甲金篆》328﹑329页《马王堆》206页
象形字。像爵形。“爵”字在商代已多见,逼肖实物:爵身前有流(倾酒的流槽),后有尖状尾,杯身下有三足。稍后,杯口上多有柱形“↑”,或在杯侧加鋬(pàn,把手)形,或在杯内或流内加短画以示酒液,或在爵侧加手形以示握爵之意。至西周,爵柱形讹作“”形,下体省变为二足。目前,尚未在东周古文字材料中发现“爵”字。在秦并六国前后的秦简里,“爵”字变异较多,柱形多作“”,手形(又)下增一短画而讹变作“寸”,整体讹断为上下两块,全失爵形。秦简字左下或作“”,为汉隶继承;或作“”,导致《说文》小篆讹作“鬯”。秦简字中间有多种形式,其中的“”形,不仅可能是《说文》小篆“”形之所由,而且成为汉隶“”“罒”两种写法的发端。“”形在汉隶中多见,“罒”形在汉隶中并不普遍,但后者传入楷书。《说文》古文“爵”字可能出于汉初,因为它实际是截取秦简一种字形上部后的变化形式;而汉初马王堆帛书“爵”字又有截取秦或汉初“爵”字下部的形式“𡬠”。几经变化的爵柱形,在楷书中变成了扁“爪”形,因此,楷书旧字形写作“”,现代规范字形写作“爵”。本义就是用以盛酒或温酒的爵。西周史兽鼎:“易(赐)豕鼎一﹑爵一。”借代指酒。古代君王授给臣下官职爵位时,往往伴随着赐给爵及其他器物,因此引申为爵位﹑授爵﹑授职。“爵”在古书中也被假借作“雀”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为丛驱爵(雀)者,鹯(zhān,猛禽)也。”(金国泰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