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文典》881页《说文》287页《甲金篆》943页
会意字。像二人对坐于土上之形。有一对联云:“二人土上‘坐’,一月日边‘明’”,倒是说中了此字的形体结构。先秦文字大约有字形1﹑2﹑3三种写法。其中字形2为正体;字形3为省体,从卩,像一人跪坐之形;字形1为讹体,二人讹作二厶。字形2发展成现代汉字“坐”。字形3增繁为字形8﹑9一系,讹变为字形10,从丣。《说文》以讹变之字形10为说,故误认为从“留”省。字形1也分两系发展:一系从二“厶”,如字形4﹑5,一系从二“口”,如字形6﹑7,是隶变的不同写法。“坐”的本义是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。古人席地而坐,后人则坐椅﹑凳等。《说文》:“坐,止也。”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先生坐。”作动词,引申为就坐﹑就任﹑留守﹑居住﹑搭乘等。作名词,引申为座位﹑席位。这个意义后来写作“座”。又指因……而获罪,定罪。如坐死;连坐。作连词,表示原因。因为。唐杜牧《山行》: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”(林志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