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502页《四版校补》145页《战文编》832页《金文编》850页《说文》270页《篆隶表》914页
形声字。甲骨文“发”字像弓弦被拨后不断颤动之形。或赘加“又”﹑“攴”﹑“”等旁,会以手发弓之意。“发”字加上“攴”旁后,就不再画出弓弦颤动之形,发射之意已经足够表明,因此就出现了把“”简化为“弓”的“㢭”字。春秋时代“㢭”所从的“攴”又被加上“癶”旁而改造成声旁“𤼧”,这样表意字“㢭”就转化为形声字“发”了。战国文字“发”字或从弓﹑从攴,但多数是从弓﹑𤼧声。所从的“𤼧”或繁化。秦文字“发”字所从的“攴”始变为“殳”,为《说文》篆文所本。“發”的简化字是“发”,来源于草书,汉代简牍中的“發”字写法已与“发”字形近。本义是发射。《说文》:“发,射发也。”《殷墟书契后编》下6·7:“羌,发五十”(射五十羌),发是射牲,是祭祀用牲的一种方法。《礼记·射义》:“发彼有的。”郑玄注:“发犹射也。”引申指发出。《包山楚简》80:“既发札。”(已经发出公文)战国文字“发弩”,官名,参“弩”字条。“发尹”,官名。《包山楚简》141:“发尹利。”(徐在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