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méi明纽、脂部;明纽、脂韵、武悲切。

《甲文编》162页《金文编》237页《汗简》45页《四声韵》9页《说文》74页《篆隶表》231页《隶辨》53页

象形字。古文字结构作从目,上像眉毛,目亦声(眉与目并明纽)。甲骨文字已出现,有繁简二体。繁体从人或女,从目,目上有眉毛;简体从目上有眉。眉毛有带额理作者,多数不带额理,直接在目上作。到西周金文时,商代繁体已不见,只有简体,注重表现额理,作。战国时结构已与《说文》小篆基本相同,上面两道眉作,下加额理作,目由象形横目变为不象形的竖目,隶变后楷书作眉,是笔意﹑笔势变化的结果。本义是眉毛。《穀梁传·文公十一年》:“断其首而载之,眉见于轼。”引申指边侧。《汉书·游侠传·陈遵》:“观瓶之居,居井之眉。”引申指长寿。古人认为眉毛长者高寿,故用“眉寿”表年高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以介眉寿。”󱇯者鼎:“用绥眉录(禄)。”“眉寿”字,金文更多地是借用“沬”﹑“颒”﹑“󶈍”等,故书中或借用“微”﹑“麋”。借用作地名,即“郿”,今陕西渭河北岸眉县。《殷虚书契续编》4.29.1:“𣪊贞:帚好史(使)人于眉?”借用作人名。《铁云藏龟拾遗》14.3:“贞:眉不其得?”《小屯·殷虚文字乙编》乙6481:“子眉㝃。”𠁬伯簋:“王命益公征眉敖。”通“”,“眉日”即昧日﹑旦日。明义士《殷虚卜辞》445:“兹雨眉日。”通“”,水涯。小臣𧫻簋:“唯十又一月,遣自𠂤(地名),述东𫕀(地名),伐海眉。”(张标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21:59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