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Images/ziyuan/pu/20134454k42j.png)
《包山》204页“”字偏旁《说文》50页《篆隶表》138页
会意兼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矞,以锥有所穿也。从矛,从㕯。”“矞”在战国楚文字中,见于“”字偏旁,上从“矛”,下从“
”。古文字中,“内”与“入”是一字的分化。楚文字中的“入”与“内”尚未分化,而“口”又常常作为羡符,如“丙”字作“”﹑“己”字作“𠮯”﹑“今”字作“含”等等。疑“矞”本以“矛入”或“矛内”会“以锥有所穿也”之意。《说文》以为从“㕯”,似嫌迂曲。把“
”下部的“口”理解成矛刺入内的结果,也比从“㕯”容易理解。“矞”与“内”均在舌纽﹑物部,所以“内”兼表音。“矞”在文献中不常用,在“遹”﹑“鹬”﹑“潏”﹑“橘”等字中用作声旁。(李守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