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251页《篆隶表》861页《隶辨》774页
形声字。从手,聶声。今类推简作“摄”。《说文》:“攝,引持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谓引进而持之也。”本义是提起,拉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。”朱熹注:“摄,抠衣也。”引申为摄取,吸引。唐顾况《广陵白沙大云寺碑》:“磁石摄铁,不摄鸿毛。”又引申为收拢,敛聚。《字汇·手部》:“摄,收也。”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则必摄缄縢,固扃𫔎。”成玄英疏:“摄,收。必须收摄箱囊,缄结绳约,坚固扃𫔎,使不慢藏。”又引申指拘捕,捉拿。《字汇·手部》:“摄,捕也。”《国语·吴语》:“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,坐于王前。”韦昭注:“摄,执也。”又意为辅佐。《字汇·手部》:“摄,佐也。”《诗·大雅·既醉》:“朋友攸摄,摄以威仪。”毛传:“言相摄佐者以威仪也。”清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:“摄即佐也。”由此引申指代理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成王既幼,周公摄政。”又指保养。《老子》第五十章:“盖闻善摄生者,陆行不遇兕虎,入军不被甲兵。”河上公注:“摄,养也。”还表示安定,安静,读niè。《集韵·帖韵》:“摄,摄然,安也。”《字汇·手部》:“摄,静谧也。”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近者亲附,远者怀德,天下摄然,人安其生。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摄,安也。”(荆亚玲 蒋晓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