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gōng见纽、东部;见纽、东韵、古红切。

《金文编》219~220页《战文编》202页《楚系简帛》272~273页《类编》73页《篆隶表》218页《说文》69页

形声字。从攴,工声。形旁攴为手持械具以击状,表示攻的本义与击打有关。声旁工盖为矩形,于攻表音,工与攻并见纽东部。源头﹑声首与初文是工,商周甲骨文﹑金文已见。古初以工为攻,后乃为造专字。《石鼓文》“𨖍车既工”,《诗》作攻即其证。攻字最先见于春秋,时形旁或作又,又与攴属于形义皆近偏旁的通用。战国时主流结构是沿袭前代的从攴工声,但形旁与声旁所处上下左右的位置尚不固定。非主流变化主要是形旁攴或作戈﹑殳,亦属形义皆近偏旁之更易,不影响本义的表达;攴加饰笔作等;声旁工加饰笔作等。隶变时形旁犹有作戈者,声旁或美化作,楷书最后作攻,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。《说文》本义是进攻,攻击。疐鼎:“攻𫪡(䠯)无啻(敌)。”郭店楚简《尊德义》:“正(征)(陷),所以(也)。”引申指专力于。郭店楚简《成之闻之》:“不求者(诸)󶓔(本)(攻)者其末。”又引申指事。叔夷钟:“女肈敏于戎攻。”此义不𡢁簋作“工”,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作“公”,毛传训事。通“”,劳作。云梦秦简《秦律十八种·仓律》:“城旦舂﹑舂司寇﹑白粲(皆刑徒)操土攻。”官名。楚有“工尹”之官,曾侯乙墓竹简作“攻尹”﹑“大攻尹”﹑“少攻尹”等。通“”,成功。郭店楚简《老子》甲本:“攻(功)(遂)身退。”通“工”﹑“句”,发声词。春秋时吴王夫差金文中作“攻敔(吴)王”﹑“工䱷(吴)王”,《史记》作“句吴”。(张标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7 18:03: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