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甲金篆》724页《说文》216页
会意字。从二立,从二人并排站立会意。本义为并列﹑并行,字后作“並”,读作bìng。《说文》:“竝,倂也。”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吾见其居于位也,见其与先生竝行也。”由并列引申为相等﹑对等﹑匹敌;用作副词,表示同时﹑一起﹑同等﹑都等义,又放在否定词前以加强否定语气,如“并不太热”﹑“并无此事”;又用作连词,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,如“学习并讨论”﹑“同意并支持”。又读作bàng,通“傍”,义为挨着或依随,如“並邻”“並边”“並河”。甲骨文为二人并排站立在地面之形,金文的人形更加逼真;甲骨文﹑金文例多用为专名。小篆人站立的地面分成两段;后两“立”连在一起写成“並”。现代汉字整理时,“竝(並)”﹑“倂”均作为“并”的异体字被淘汰。在古文字中,二“大”相连为“並”,二“人”相连为“并”,二字音义相关而略别。在古文献中,“並”与“并”,还有“併”,或通或分,关系复杂。同样的情况还有不少,如“分份”“辨辩”“系係繫”“症证征”等等,其间存在着同源﹑古今﹑正异﹑繁简﹑通假诸多交杂纠结的关系,仍需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整理,以利于应用。(郭小武 叶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