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287页《说文》139页
形声字。甲骨文作云气环日之形,汉初文字多假借“军”为“晕”,如马王堆帛书《星占书》:“月军(晕)二重,倍潏(僪)在外。”“晕”与“晖”同从“军”声,本为一字,后来才成为分化字(参见“晖”字)。“晕”字为《说文》所无,是徐铉所增的新附字。大徐本《说文》云:“暈,日月气也。从日,軍声。”甲骨文:“辛未卜,贞:翌壬申帝不令雨。壬申晕。”(《合集》115)《释名·释天》:“晕,卷也;气在外卷结之也。日月俱然。”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“其日有斗蚀,有倍僪,有晕珥。”高诱注:“晕读为君。国子,民之君气,围绕日周匝,有似军营相围守,故曰晕也。”此念yùn或jūn。今天“头晕目眩”之“晕”则读为yūn。“暈”今简化为“晕”。(王志平)